昌邑之窗 - 天南地北昌邑人

俩娃闯关东 百年成大族 后人回乡祭祖


发布时间:2016/4/3 22:32:19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1303

李扬又见到了李百良大爷,族人满面笑颜。

    一百多年前,一位妇女挑着俩娃一路乞讨,历经半年多艰辛跋涉,从昌邑来到黑龙江双城开荒栖居,并嘱托后人勿忘故土:“咱的老家是山东莱州府昌邑三甲七社李家庄,要记住老家的太爷爷、爷爷的名字,后辈起名也要顺着祖宗的规矩起....”百年弹指间。如今这个居住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万龙乡双胜村的李氏家族已经繁衍到第八代人,成为一个近千人的大家族。他们依然牢记着先祖老太太的嘱托……


东北村子里,李氏家族先辈住过的土坯草房。

    李扬,黑河文广局副局长,原名李树扬,李家到东北后的第六代孙。与族人一样,他也一直牵挂着未曾踏上过的故土。06年春节,回到村子的李扬又和族人谈起了山东的祖籍村子,于是通过114查号台给昌邑的乡镇挨个拨打电话,询问有否村名带“李”的村子,并索要了一堆昌邑境内村名带“李”的村委电话号码,然后挨个拨打查询。令他失望的是没有一个村子能与自己家族排辈对上号的。

    这个结果让全家族的人大为失望,但曾从事媒体工作十几年的李扬并没有放弃,他想到了网络。年初六,他通过百度搜到了一个叫《昌邑之窗》的网站,并在论坛中写下了家族的排辈信息,恳请老家网友帮助寻根。当晚,昌邑之窗工作人员拨通李扬电话,进一步了解了他祖辈传下来的信息。


迁居东北的昌邑李氏家族现在的农舍

    从年初七开始,《昌邑之窗》工作人员便展开了帮助李扬家族寻根的工作,他们把昌邑境内村名带“李”的村子罗列出来,挨个走访,与村中老人对族谱,查辈次,考究有否移民东北的记录。如此筛查了一月有余,却没有找到一个对上号的村子。后来,《昌邑之窗》网站又把信息反馈给电视台和报社,进一步扩大传播面,却依然没有回声。两个月后,李扬怀着复杂的心情给《昌邑之窗》打来电话说:“不用找了,能认识你们也是我和我家族的缘分,我已经找到家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


东北昌邑村民居

    2006年夏日的一天,昌邑市岞山水泥厂里,一位职工用报纸包着一个饭盒来到办公室,并随手把报纸仍在桌子上。一位李姓管理人员随手展开报纸翻阅,发现了《潍坊晚报》所报道李扬的寻亲信息,其中描述的辈次排字与自己村子——饮马久远埠村李氏家族完全一样!他抱着报纸跑回家,翻开族谱,和村中长辈一起查阅,果然是同族,族谱上就记载着李扬描述的年代有一支迁去了东北。

    终于找到了!李扬第一次在电话里听到了昌邑族人的声音。当年11月24日,李扬终于挤出假期,踏上了故土寻根的历程。25日,尽管天气阴冷,久远埠村里却洋溢着暖融融的气息,街巷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庆的笑容。他们搬出家里的鞭炮堆到村口,组组织起秧歌队迎出村外,迎接已别离百余年的族人。汽车缓缓转入村口小路,李扬的心却陡然沸腾起来,他看见了村子,看见了出来迎接游子的老人们。下车后,李扬已经哽咽着说不出话来,他跪在了村口的路上。村民们都跟着流下了重逢的热泪。李扬的叔辈李百良和李百忍老人把他扶起来,他激动地说:“当年,我的老祖宗可能就是沿着这条道路离开家乡,逃荒东北的;今天,我又沿着这条道路找回来了。故乡,亲人们,我回来了。”


2006年冬,李扬回到昌邑村子,族人迎出村外。

    回到家里,众人不免又提到了当年挑着两个儿子闯关东的女老祖。东北的村子里那两个娃娃的后人已有七百余口人,依旧沿袭着一些昌邑俗语、礼仪习惯和乡土游戏,都是这位女老祖向后人的传承才得以保留,也是这份传承支撑着后人寻根的信念,并终于实现了族人团聚。


第一次回到村子的李扬与族人合影

    回到东北后,李扬没有抑制住寻根成功的激动心情,他自豪地把寻到老家的经过写到网上,分享给东北的山东老乡们看。十年来,不断有东北李氏山东移民慕名与他联系,询问是否同族。这是一个概率很低的同族寻认方式,因为东北李姓太多,来自的地区更多。但总是有些意想不到惊喜就那么出现了:哈尔滨的李飞家族和李守义家族根据李扬捎到东北的老家族谱记载对上了自己的家族辈次,东北的李氏宗亲团聚到了一起。


2008年夏,昌邑之窗走访东北昌邑村,与李扬父母合影。


东北昌邑村李氏家族为女老祖立碑,碑向山东方向,告慰先祖老家找到了。

    2016年4月1日,清明节之际,李扬、李守义和李飞等十余人分别回到山东,聚到共同的始祖村子祭祖认宗。


李扬和李守义祭扫祖坟,向先祖献花。


李扬展示东北村子里族人的谱系分支


在一位开餐馆的族人家里吃团圆饭

版权所有:南地北昌邑人 数据镜像:追梦阳光动力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作用,不代表本站认可该立场。如有异议,可以联系本站邮箱。me(AT)dong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