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之窗 - 天南地北昌邑人

史料线索征集|昌邑一中:话名址变迁历史 贺母校七十华诞


发布时间:2016/9/18 12:46:47 | 来源:昌邑之窗 | 点击次数:1458
     今年10月,昌邑市第一中学将迎来她的70华诞!值此之际,历数其名址变迁历史,旨在唤醒美好回忆,牢记昔日荣光,勉励后学,奋发图强!


    昌邑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946年1月,名称为“昌潍联办中学”,校址:潍北张家院(今寒亭区寒亭街道张家院村)。

    1947年1月,为避内战影响,“昌潍联办中学”转移至平西县(今平度市)辛安村停办。

    1947年4月,组织上派高潮等人到昌邑县马家围子村,恢复不久前停办的“昌潍联办中学”。为便于聘请教师和招收学生,学校更名为“西海中学昌潍分校”。6月正式开学。

    1947年7月,“西海中学昌潍分校”北迁至昌邑县夏店村。

    1947年9月,因战事逼近,“西海中学昌潍分校”的师生们冒雨东迁到达蓬莱金果山区,分散居住到群众家中躲避战火。

    1947年10月,昌潍地区战事趋于平息,师生返回昌邑,到达昌邑县姜家泊村,寄居于村民房舍,借乡亲桌凳,艰难复学,学校更名为“昌潍中学”。

    1948年1月,“昌潍中学”因战事停办。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赴华东建国大学学习,学生有的参军参政,余者各自回家。



    1948年10月,高潮、邢振华等受命恢复“昌潍中学”。校址设在昌邑县董家城后村。在该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下,“昌潍中学”在董氏“五大门”的房屋内胜利复校。

    1949年2月,学校更名为“胶东区潍昌中学”,校址仍在昌邑县董家城后村。

    1949年5月,学校以地名命名为“山东省立昌邑中学”,校址仍在昌邑县董家城后村。



    迅即(时间暂不确定,详细情况见本文结尾处的“注明”),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昌邑中学”。校址仍在昌邑县董家城后村。

1953年夏,“山东省昌邑中学”的师生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终于结束了动荡不安、居无定所的生活,搬进了宽敞明亮的苏式教室,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校址设在昌邑县都昌故址(今北海路西,昌邑市第一中学老校区)。之后,尽管学校多次易名,管辖权也有过变化,但校址一直没变,直至2010年搬迁新校区。

    1956年4月,昌南县并入昌邑县。是年8月,学校更名为“山东昌邑第一中学”,成为完全中学。

    文革中期(据有关资料记载是1969年),学校更名为“昌邑县城关中学”,只招收高中班。

    1973年,学校更名为“昌邑县第一中学”。



    1994年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昌邑撤县设市。同年7月,学校更名为“昌邑市第一中学”至今。

    2010年8月,昌邑市第一中学的广大师生又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学校整体搬迁至潍河西岸现址。

    1984年至2008年期间,先后:昌邑县龙池中学并入昌邑县柳疃中学,昌邑县双台中学并入昌邑县柳疃中学,昌邑县柳疃中学更名为昌邑市柳疃中学,昌邑市柳疃中学更名为昌邑市第六中学,昌邑市第六中学并入昌邑市第一中学。

    文山苍苍,潍水汤汤。70年沧桑巨变,70年薪火相传。昌邑市第一中学在战火中诞生,学校历经“九易其名、十次迁址”。历史见证着她的成长壮大,如今,昌邑一中的广大师生正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书写着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 明:
    学校更名为“山东省昌邑中学”的时间我们用了“迅即”二字,是因为这个时间尚不确定。《昌邑县志》用了“迅即”二字;《昌邑县教育志》用了“随后”二字;《昌邑一中校志》(手抄本)尽管有具体时间表述,但文字表述和历史沿革表中的时间前后矛盾。因此,恳求广大校友和知情者,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图片,以佐证其真正的具体时间。

联系人:张老师 13791606470   王老师13864638867
版权所有:南地北昌邑人 数据镜像:追梦阳光动力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仅作信息分享作用,不代表本站认可该立场。如有异议,可以联系本站邮箱。me(AT)dongsk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