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街道“一二三四”工作法推动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
都昌街道自开展“乡村文明行动”以来,确立了“一个主题、两大手段、三项行动,四个保障”的工作思路,简称“一二三四”工作法,推动了活动扎实开展。
一个主题:
就是全面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农村环境面貌更加整洁、村风民俗更加文明、道德素质更加提高、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两大手段:
一是组织手段。街道加强对“乡村文明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及三个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对活动负总责,三个工作组分别负责道德进万家、洁净进万家、文化进万家三大主题活动,活动小组办公室负责信息报送及日常事务,形成责任明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对独立、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
二是宣传手段。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栏、简报、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自发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群众自发参与热情高,乡村文明行动基础牢”的良好局面。
三项行动:
一是实施文明素质提升行动。街道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强农民群众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选树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身边典型的引导教育作用。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深入开展十佳文明村、百佳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活动;针对“孝德进万家”、“文化进万家”、“洁净进万家”三大主题活动各选树了三个先进典型村,进行宣传表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像都昌街道大埠社区,居民全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房前屋后全是绿草鲜花,群众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二是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街道以“硬化、绿化、净化”为重点,组织实施了以整治“脏乱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的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各村(居)按照“四净六无”,即路面干净、边沟干净、树下干净、路边至墙根干净,无垃圾堆、垃圾袋、无污泥脏水、无人畜粪便、无杂草杂物、无连片纸屑,无垃圾袋挂树的标准,对河边、沟边、湾塘边、公路沿线、村庄出入口及村周围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对农村“三大堆”实施综合整治,临时垃圾、保洁区墙面等乱贴的杂物及时进行清除,使农村环境洁净优美、宜居宜业,让农民群众在优美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是实施乡村文艺调演行动。立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乡村文艺大调演行动,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街道成立了农家乐文艺活动中心,组建了锣鼓队、秧歌队、老年腰鼓队、戏曲队等,演出队伍超过100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各文艺团体、文艺爱好者等积极参与,纷纷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自编自演文艺节目,鞭挞社会丑恶,倡导文明新风。形成遍及城乡、规模宏大的“文化运动会”,在全街道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文艺宣传、村村倡导文明新风的良好氛围。
四个保障:
一是人员保障。为充实乡村文明行动队伍,街道选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组,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培训。目前已经形成了宣传队、清洁队、文艺队等三大类10余只活动队伍,总人数超过200人。
二是阵地保障。充分发挥各村(居)文化大院、社区广场、健身广场、文山诗书社都昌分社和各类协会组织的作用,让广大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高品质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唱响昌邑”活动和2011大家唱”戏曲票友大赛;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演讲比赛”和“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活动,为乡村文明行动开展提供了平台和抓手。
三是经费保障。活动开展离不开经费保障,街道对活动经费实行街道、村(居)投入与群众自筹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活动经费落实。例如,街道成立秧歌队,街道和村(居)先后出资三万余元,购买服装、道具、乐器,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村(居)还出资购买各类书籍一万余册,满足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四是制度保障。为保障活动开展,街道制定下发了《都昌街道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安排、工作要求等,并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形成了“一二三四”工作法等特色工作制度。
目前都昌街道乡村文明行动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有章理事,主题突出、组织周密,宣传到位,活动开展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