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打造农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有机蔬菜种植模式悄然兴起,产业经营渐成规模,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行走在饮马乡村田间,新风拂面,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描绘出壮美绚丽的田园画卷,彰显出无限生机与活力。龙头企业带动,休闲农业引领转型,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成为该镇打造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驱动现代农业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特色产业助升级
借助潍坊“两河”流域开发的有利时机,饮马镇本着“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将镇区北部3000亩土地规划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落户天福园生态农场、隆达大棚育种、绿欣家庭农场等5家企业。
投资3500万元、占地300亩的天福园生态农场是饮马镇积极适应新常态,加快农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工程,建设遮雨式葡萄园、全自动葡萄棚、有机蔬菜种植大棚、葡萄观光长廊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大大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并成为全市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占地120亩的遮雨式葡萄园已经完成东方之星、金手指、阳光玫瑰、巨玫瑰4个品种的栽植;占地面积50亩的韩国高档全自动观光采摘大棚,已完成红宝石、新农乐、金田农指、早霞玫瑰等15个品种的栽植,培育完成1000盆盆栽葡萄,间作套种西瓜17600株;高档智能特色蔬菜种植已完成35个土豆大棚的建设,种植的无公害土豆目前已经上市,前景看好;同时,在农场全长2600米的道路两侧,将采用钢架结构建设葡萄观光长廊,全部种植摹尔多瓦葡萄品种,配套建设葡萄酒、葡萄汁加工车间以及游客休闲活动场所。
如今,以天福园生态农场为代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在发展特色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建设高效园区等方面做活现代农业的新文章,成为该镇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生态旅游促转型
千亩梨园满目葱茏,玫瑰园、牡丹园、石榴园盛装争妍,大片的油菜花梯田让人顿觉穿越时空宛入江南……时下的博陆山,被繁花与绿意环绕,引来无数游人进入景区争相游览。仅梨花节开始的几天里,实现门票收入达60万元;整个节日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
饮马镇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使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山阳村的主体经济产业。六届梨花节和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博陆山成功举办,引来省内外游客争相前来赏梨花、品梨花水饺、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果实成熟的季节,不少游客还会自发前来体验采摘梨果的乐趣,逐步形成了一个集观光赏景、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产业。
今年,景区将继续按照整体规划的建设进度,建设儿童游乐设施区、民俗文化村、美食一条街、梨园大酒店、50亩樱桃园、800亩油菜观光梯田等项目,进一步打响“赏千年梨园、品梨花水饺”旅游品牌。
博陆山生态开发,迈出铿锵步伐。如今,饮马镇以博陆山风景区、林海百菇园、饮马森林公园、天福园生态农场等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开辟出一条现代农业、生态园林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成为昌邑旅游南北干线的新亮点。
龙头企业带发展
“现在,不愁销路,不愁价格,只要种好自己的大棚,农产品全由公司来收购,一年下来,轻松收入个4、5万元不成问题。”常家屯村村民邓西廷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邓西廷所说的“公司”是昌邑市常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是我市第一家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依托潍坊市林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由公司租用当地农民的土地,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社员经营风险,现已发展社员352人,其中核心社员25人,带动农民发展食用菌大棚76个。
在常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下,社员们紧跟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不仅能及时卖出农产品,还能卖出好价钱,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企业龙头高昂,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力,成为饮马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力量。目前,该镇涌现出常利食用菌、山阳特色茌梨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7家,入社社员1243人,带动农户4000多户。
为进一步提升合作社运行质量,今年,该镇将把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和水平。针对部分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的问题,实行“一社一策,专人负责”,有针对性地采取上门辅导、培训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帮助其规范运作。对符合法律规定、管理规范、成员人数多、带动能力强和生产国家急需的重要农产品合作社进行规范发展的指导服务,帮助其完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全面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对各级示范社,重点指导其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打造自主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